格上每日收评—2025年09月23日
每日收评
2025-09-23
2.12k人浏览
摘要:A股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再创调整新低。7月金融数据公布,怎样看待?面临贸易紧张局势?中美官员将碰头讨论金融议题.
格上每日收评—2024年08月14日(音频版)
00:00
00:00
×1
今日市场
A股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再创调整新低。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4775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亿。盘面上,AI眼镜概念股集体爆发,游戏股震荡反弹。下跌方面,风电概念股震荡走低,猪肉股展开调整。消息面上,昨天晚间公布了7月金融数据。7月新增社融大幅低于预期,信贷是社融的主要拖累。实体经济活力不足,存款“搬家”以及“挤水分”效应对7月金融数据都有重要影响。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2850.65点,下跌0.60%,成交额为2075亿元;深证成指下跌1.17%,成交额为2700亿元;创业板指下跌1.42%。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1368只,下跌个股数为3743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多数风格表现不佳,其中稳定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好,周期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个行业上涨,其中传媒,公用事业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1.23%,0.69%。基础化工,钢铁,电力设备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1.82%,1.69%,1.48%。
资金面上,北向资金上个交易日净流出25.2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8.62亿元,深股通净流出16.65亿元。除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外,巴以冲突等地缘危机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注:由于沪深港通交易变化,北向资金不再实时披露交易金额,故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4.20%,接近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底部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震荡,市场情绪回落。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7月金融数据公布,怎样看待?
8月13日,央行发布2024年7月金融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亿元,同比少增859亿元。新增社融7708亿元,同比多增2342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8.2%,前值8.1%。7月M2同比6.3%,前值6.2%,M1同比-6.6%,前值-5.0%。7月新增社融大幅低于预期,信贷是社融的主要拖累。表外融资、企业债券、非标等表现有所好转。
7月M2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6.3%,M1同比增速为-6.6%,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M2增速自2023年2月以来首次回升,一方面由于基数的走低,另一方面财政投放的速度可能有所提升。但M1增速进一步回落至-6.6%,显示实体经济活力仍不足,存款“搬家”的现象可能也在持续,“挤水分”效应对7月金融数据仍有重要影响。
山西证券认为,7月新增社融大幅低于预期,弱于季节性。结构上,一是信贷大幅回落7月LPR调降对信贷推动有限,主因实际利率依然偏高。尤其需要关注企业中长期贷款今年来首次大幅回落,本质上是企业主动融资意愿偏弱。二是随着信用债发行利率、票据利率大幅下降,企业债券表现平稳,表内票据大幅增加,显示企业对融资利率仍较为敏感。三是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有所加快三季度政府债券有望成为支撑社融的主力。总体看,信贷和政府债券融资节奏仍错位,政策合力尚待优化。
浙商证券认为,今年金融数据“挤水分”效果初现,有效平抑了不合理的贷款“冲时点”行为,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说明政策也逐步强化对有效信贷需求的挖掘,强调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我们预计金融数据增速后续下行压力将有明显缓解。向后展望货币政策,从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的角度,预计后续仍有降准,三季度是窗口期;美联储9月大概率降息,此后我国可能再次降息。
新闻二:面临贸易紧张局势?中美官员将碰头讨论金融议题
中美金融工作组将于8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举行会议,这也是该工作组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第五次召开会议。美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本次会议将重点讨论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以及资本市场问题等议题。
中美双方2023年9月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其中,“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两个工作组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就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
据《纽约时报》报道,此次美国代表团由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金融事务的助理财长布伦特·奈曼带队,成员包括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预计他们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和其他中国高级官员会面。
奈曼在启程前表示,他们打算在这次金融工作组会议上讨论金融稳定问题,与跨境数据、贷款和支付有关的议题,以及出现金融压力时,双方可以采取哪些改善沟通的具体措施等。
彭博社透露,本周会议的议题还包括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安排。报道称,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央行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国家达成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美联储也有一些货币互换安排,但没有与中国签订。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认为,央行之间建立货币互换安排,主要是为了在危机期间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责,防止出现流动性风险。
不少外媒在报道本次会议时,强调中美当前面临分歧与贸易紧张关系。《纽约时报》称,尽管中美之间的沟通在过去一年中有所改善,但由于在产业政策和中国主导绿色能源技术领域方面的分歧,两国经济关系仍然紧张。今年5月,拜登政府开始对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征收新关税,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美国还以所谓威胁国家安全之名,限制本国对中国某些行业的投资。
同时,外媒认为,即将举行的中美金融工作组第五次会议是两国加强沟通的努力之一。《纽约时报》称,中美的金融监管者今年一直在进行金融冲击演习,以便在发生可能影响国际银行或保险系统稳定的危机,如网络攻击或气候灾难等时,双方能够协调应对措施。
美媒称,美国高级官员本周访问中国,是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寻求保持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稳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表示,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议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所组织的具体工作机制,至今已组织了4次。即将举行的第五次会议可能讨论的金融稳定话题引发关注,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在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整体形势相对疲软的背景下,确保全球金融稳定对于维持各方利益均十分关键。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近期美国一方面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发难;另一方面则酝酿大幅度降息,这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严重波动。
美方提到,将探讨出现金融压力时可以采取的改善沟通具体措施,这一点十分关键,但从根本上取决于美方的态度。如果美方有意愿,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接纳中国,为全球金融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克服美国独治架构下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缺失的重要解决路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