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宏观周报:央行定调货币政策,A股未来走向如何?

2020-08-09 19:02

摘要:本周A股市场震荡调整,主要受到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和中美摩擦升温的影响,整周来看,中证500涨幅1.66%,上证综指涨幅1.33%,全部A股涨幅1.13%,创业板指下跌1.63%,市场日平均成交额1.29万亿,较上周再度提升,北上资金净流出44.49亿元。

gbm-richtext-upload-1596970786495

格上研究中心

一、本周各类资产简析

1、A股市场—政策微调中美摩擦带来配置机会

本周A股市场震荡调整,主要受到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和中美摩擦升温的影响,整周来看,中证500涨幅1.66%,上证综指涨幅1.33%,全部A股涨幅1.13%,创业板指下跌1.63%,市场日平均成交额1.29万亿,较上周再度提升,北上资金净流出44.49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本周造成震荡的两个扰动因素,事实上并没有带来太多预期差:


1)央行货币政策由抗疫的宽松模式向常态化的货币政策节奏调整,但预计货币政策前期没有“大放”,后期也不会“大收”,央行的表态更多在于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使流动性直达小微企业、民营企业;


2)中美摩擦对中概股可能造成一定扰动,但一方面大选在即,禁令的执行情况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营收主要来源在中国本土的上市公司并不能造成太大冲击。


这意味着A股市场“盈利弱复苏好转+流动性宽松大方向未变(边际略收紧)”的宏观大环境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在此条件下,股票类资产的上行仍具备支撑,短期的震荡反而为投资者带来了配置的机会。


我们认为,未来流动性仍然适度充裕,但边际上会随着经济步入正轨而有所收紧,因此未来影响A股市场的核心因素会更加聚焦到企业盈利兑现层面,盈利估值匹配较好的个股才会继续受到资金的青睐,这对投资者精选个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具体配置方向上,未来市场风格会再平衡,高估值板块以及个股需要业绩兑现,低估板块以及个股存在补涨空间,科技消费周期等均具备投资机会,风格很难极端切换。首先,科技以及必需消费品板块仍具备业绩支撑,具备投资机会,但估值相对较高,高估值个股需要业绩兑现,业绩好的个股才会受到资金青睐;其次,周期金融估值较低,基本面边际好转,其中业绩成长性较强的周期板块内个股潜力更大,也是下半年机构资金重点挖掘的对象,比如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工、汽车等板块内的“周期成长股”。建议投资者对持仓进行一定的风格平衡,适当降低投资预期,选择灵活配置型基金或者股票多空策略基金进行加仓,这类基金能更灵活地调整股票仓位。


2、债券—短期维持震荡,很难出现趋势性大机会

本周在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略有调整的背景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先降后升,从2.95%震荡上行至2.99%附近,债券市场小幅下行,整体呈现震荡。


目前来看,债市大幅下行的阶段已经暂时过去,未来流动性以稳为主,整体维持适度,未来债券更多呈现阶段性震荡,趋势性大机会仍然较难,可以把握好节奏做波段操作;对信用债而言,在宽信用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关注中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机会。对债券型基金而言,债券大幅下跌的阶段已经过去,但下半年债券基金预期收益整体下行,投资者要做好心理准备。


3、汇率--人民币难以大幅贬值或者升值

本周人民币小幅升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继续维持在7以下,周五达到6.94,这主要由于我国经济数据继续好转,美国疫情二次爆发,经济前景引人担忧,中美利差继续维持在高位。未来,如果全球避险情绪升温,比如中美摩擦继续升级、海外疫情再次爆发等,人民币波动空间可能会加大,但整体人民币仍具备韧性。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人民币难以大幅贬值或者升值,围绕6.8-7.2进行波动,但中长期来看,在中美利差维持高位以及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背景下,人民币具备升值空间。


4、商品--大趋势仍然向上,但上行速度放缓

目前商品市场的大趋势仍然是向上的,主要受益于经济数据的好转,但从经济数据来看,虽然仍延续好转,但回升速度边际放缓,对应到商品市场,近期上行速度也有所放缓,品种之间的涨幅出现分化,有色品种表现强势,黑色仍具备一定支撑,能源以及化工表现相对疲软一些。


整体来看,8-10月份需求会相对旺盛,大概率将继续呈现上涨。我们认为,下半年商品大概率仍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但由于需求端以及供给端均难以大幅发力,大的趋势性行情较难看到。


二、本周重要事件回顾

1、8月3日,央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周内,央行两次定调货币政策。


我们重点对本期《报告》进行了梳理,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关注:

1)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延续了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的判断,与一季度“前所未有的冲击”、“短期面临的巨大挑战”相比明显改善,并确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2)货币政策的表述上,从一季度的“强化逆周期调节”变为“完善跨周期调节”,关注重点从短期放到中长期,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率和结构上的合理,强调“精准导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


3)流动性规模方面,继续强调“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但8月3日央行的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那么,下半年信贷和社融将面临新增幅度减、存量增速升的特点,预计信贷和社融存量增速13%左右,M2增速维持在11%左右。


4)金融风险方面,在继续强调“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的基础上,新增“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增强金融机构稳健性”的表述,说明政策向中小银行倾斜的同时,也将风险治理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总体而言,下半年货币政策重心继续向精准调节转移,但并不会转向,目前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2、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我国7月进出口数据。

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2.93万亿元,增长6.5%。其中,出口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4422.3亿元,增加45.9%


格上认为,7月进出口数据呈现出如下特点:

1)出口再次超预期增长,7月美国疫情二次爆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疫情也有再度扩散的倾向,致海外供给不足,而同时可能受到消费和储蓄习惯的影响,海外需求恢复相对较快,支持我国出口快速增长。从商品类型来看,此前增速较高的防疫物资占比有所下降,但增速仍在5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增速明显,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改善,反映传统外需持续的边际改善。


2)进口方面保持稳健,由于我国经济目前仍在恢复,内需相对疲弱,且去年同期进口基数相对较大,因而7月进口同比增长不明显,但环比增长近5%,较为稳健。从商品类型来看,煤炭原油以及大豆的进口增速较前期有所回落,是主要的拖累项。


3)展望未来,短期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财政刺激力度较强,需求恢复较为迅速,但在疫情二次爆发下可能难以持续。国内需求的恢复和内循环的发展将对经济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三、下周重点关注事件

1、7月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

2、4000亿元MLF将到期。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