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5年09月30日
每日收评
2025-09-30
2.46k人浏览
摘要:今日大盘全天强势震荡,三大指数全线收高。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点在哪里?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7月03日(音频版)
00:00
00:00
×1
今日市场
今日大盘全天强势震荡,三大指数全线收高,权重板块表现强势,沪指收涨超1%。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1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151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65亿,两市成交金额重回万亿元上方。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入。盘面上,旅游酒店、零售、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板块表现活跃,汽车产业链全天维持强势,复合集流体板块涨势延续,风、光、储新能源赛道活跃,大金融、中字头等权重股午后拉升沪指。下跌方面,游戏股持续领跌AI概念,机器人板块震荡调整。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243.98点,上涨1.31%,成交额为4214亿元;深证成指上涨0.59%,成交额为6031亿元;创业板指上涨0.60%。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3158只,下跌个股数为1858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不错,其中金融和稳定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好,成长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6个行业上涨,其中非银金融,交通运输,食品饮料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2.45%,2.36%,2.35%。传媒,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3.74%,0.24%,0.12%。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26.8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8.6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8.19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0.21亿元。俄乌和中美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3.04%,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震荡,市场情绪回落。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
“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再迎政策利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具体来看,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一方面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在LPR下降、银行息差缩窄的情况下,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进而继续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邮储银行表示,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引导作用,通过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更进一步来看,这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本次涉及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属于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强调,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近年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保持了较快增速。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上述举措有助于在保持总量流动性合理的同时,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下一步需要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强化对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为经济持续向好贡献力量。
从货币政策看,应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并将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等协同发力、综合施策,进一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有效融资需求。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新闻二: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点在哪里?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关于202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提出,下一步财政部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其中透露出未来的财政政策动向值得关注。
财政部将重点做好的六项工作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基调就是“加力提效”。相较上半年,下半年无论是在“加力”还是“提效”上,仍有一定空间。
比如,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发行呈现第一季度发力,第二季度放缓的前置特征。其中,新增专项债目前已发行过半,但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应加快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进度,同时尽快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空间,剩余空间超过1万亿元。”粤开证券认为。
今年以来,减税降费政策重在“提质增效”,主要向中小微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方向倾斜。根据今年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预计全年可为经营主体减轻负担约1.2万亿元。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下半年税费优惠政策依然强调精准性、针对性。比如,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下半年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基建投资仍是重心,促消费还可进一步发力。
担当稳增长重任的财政政策继续发力毫无悬念,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重要性也更加凸显。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这意味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方面,可能会有新的举措。
可能的做法有:短期以时间换空间,拉长债务周期、压降债务成本;同时对于部分风险明显加大的省份,加大中央的转移支付实现债务付息平稳过渡,救助、债务置换与问责同步进行。当然,在地方债务风险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下,业内人士认为,后续财政加力可能性较大的方向是首要落实好已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效能,再考虑出台更多增量工具,即:先提速、后加量。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