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7月14日

2023-07-14 17:45

摘要:今日A股冲高回落,震荡整理,通信方向领涨。央行盘中发声!事关货币政策、楼市、汇率,释放多重利好!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7月14日(音频版)

00:00

00:00

×1

gbm-richtext-upload-1689327853190

今日市场


今日A股冲高回落,震荡整理。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800只个股下跌。市场成交额达到9225亿元,北向资金今日小幅净买入10.45亿元。盘面上,行业板块涨少跌多,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通信服务、文化传媒、游戏等TMT赛道涨幅居前,光伏设备、电网设备、风电设备、电源设备、电池等新能源赛道跌幅居前。本周出现了非常典型热点的极快速轮动迹象,每天领涨的方向都不一样。周一,在硅料价格即将触底刺激下,光伏产业链大面积反弹,硅能源领涨,此外大消费主题,以及部分化工股涨幅居前;周二,半导体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两大主题领涨两市,其他方向均表现平淡;周三,金属新材料和农业股涨幅居前,一个是受到出口限制刺激,另一个则是高温收益板块;周四,半导体板块大幅走高,存储芯片、先进封装等领涨;周五,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利好刺激下,数据确权、数据要素等板块大涨,其他方向又都整体较弱。由于热点轮动速度过快,没有可持续性方向,对于投资者盈利的能力要求较高。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237.70点,上涨0.04%,成交额为3683亿元;深证成指下跌0.14%,成交额为5542亿元;创业板指下跌0.60%。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2141只,下跌个股数为2818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不一,其中稳定和成长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消费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8个行业上涨,其中通信,计算机,传媒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3.19%,2.08%,1.42%。电力设备,汽车,社会服务行业下跌,跌幅分别为1.56%,1.22%,1.04%。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0.4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1.77亿元,深股通净流出1.32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127.60亿元。俄乌和中美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2.99%,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小幅震荡,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央行盘中发声!事关货币政策、楼市、汇率,释放多重利好!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发布会,就上半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房地产金融、人民币汇率、物价水平等热点问题作出最新回应。


针对近期市场热议的经济复苏势头边际放缓,刘国强表示,当前的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回落,最近大家讨论也比较多,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也不能回避。同时,看待宏观经济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有系统观念,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金融数据的回升是比较明显的,亮点较多,宏观经济运行也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央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强政策措施储备的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精准有力,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刘国强称。


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高质量发展要有坚定信心。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刘国强称。


对于疫后复苏的进程,刘国强介绍,国际上疫情过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都需要时间,一般认为,恢复正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半年左右,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出现积极好转。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内在发展潜力较强,市场预期也总体平稳,有效应对了外部环境变化。


从长远趋势看,经济整体在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累,这也是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好时机。


针对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刘国强透露,央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强政策措施储备的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精准有力,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总量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加大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价格方面,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效支持扩大需求潜力。结构方面,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小微民营、绿色创新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大,房地产“金融16条”政策已明确延期。


目前没通缩 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风险


最新公布的6月物价数据进一步走弱,再度引发市场对于经济是否会面临通缩风险的担忧。对此,央行当天予以回应。


刘国强表示,在外部经济高通胀的背景下,我国的物价相对是比较平稳的。这几个月,我国的物价出现走低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出现通缩。


“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震荡回落,7月可能还会下行,主要是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刘国强称,我国宏观经济稳步恢复、M2保持较快增长,与历史上的典型通缩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说目前没有出现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风险。


展望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刘国强认为,我国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8月份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预计全年CPI总体走势呈U形。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靠拢。


回应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净息差已收窄至1.7%附近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各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在这一机制的引导下,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银行进行了第一轮自主调整存款利率。2023年6月初,多家国有大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续亦有多家中小银行跟进。


针对银行为何会最新一次下调存款利率,邹澜透露,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存款增加较快,市场利率继续降低,而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推高银行负债成本,银行净利差已收窄至1.7%附近。


“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利率走势,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再次主动下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这反映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持续发挥作用,也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邹澜称。


数据显示,此次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后,存款利率继续有所降低。2023年6月,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23%,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22%,同比下降的0.12个百分点。


“这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为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创造有利条件,并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同时,在利率自律机制协调下,各类型银行有序调整存款利率,银行存款仍然保持增长,分布也保持基本稳定,有效地维护了良好的竞争秩序。”邹澜称,下一步,央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指导利率自律机制维护好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邹澜还指出,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柜台销售交易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并为客户出售长期债券提供双边报价,方便客户随时出售变现,增加更多兼顾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选择。


回应汇率波动:既不会没有定力,也不会太“佛系”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前两个月的快速贬值后,进入7月以来已显现出企稳回升势头。刘国强在发布会上对汇率再次作出详细回应,妙语连珠。


“用一句俗话说,目前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刘国强称,从当前看,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人民银行也已经综合采取措施管理预期,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市场预期基本稳定。


刘国强强调,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从长期看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从短期看是测不准的。长短期综合起来看,我国是大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既可能升,也可能贬。我国既是出口大国,又是进口大国,“甘蔗没有两头甜”,汇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机制是好的,要继续坚持。换句话说,汇率总体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同时要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坚决避免汇率大起大落。”刘国强称。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来源,刘国强提到了三个“大盘”。


一是从宏观经济大盘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经济循环畅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国经济运行将持续整体好转。


二是从国际收支大盘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近期,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债券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


三是从储备大盘看,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余额仍然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余额是比较高的,超过了3万亿美元。


“总的看,有这‘三个大盘’做支撑,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仍然会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刘国强称,近年来,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既不会没有定力,也不会太“佛系”。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至于说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样,我们会根据情况的需要合理使用,政策工具就是拿来用的,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需要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要相机抉择。必要的时候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常态化 回应按揭提前还款


房地产金融风险和房地产融资恢复情况一直是今年以来市场持续关注的重点,邹澜对此回应,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随着前期积累的购房需求在一季度较快释放,叠加季节性因素影响,4月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房地产市场情况在房地产信贷数据上也有所反映。


具体来看,对于房地产融资情况,邹澜表示,去年以来,因为非金融负债收紧,开发贷款需求明显增加,商业银行开发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4200多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促进了开发商加快项目施工建设,有利于保障项目的交付。


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对住房销售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但统计数据显示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体还略微减少一点,这主要是因为理财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价格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


“不过,这种现象对住房需求并不构成影响,它是一个居民资产配置的调整。”邹澜称,尽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了0.45个百分点,但因为合同约定的加点幅度在合同期限内是固定不变的,前些年发放的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这与提前还款大幅增加有比较大的关系。


对于提前还款,邹澜还补充道,提前还款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的收益也有一定的影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