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8月18日

2023-08-18 17:04

摘要: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调整,北向资金净卖出85亿。央行重磅发布!宏观经济、物价、房地产、人民币汇率都有重要表态。

格上每日收评—2023年08月18日(音频版)

00:00

00:00

×1

gbm-richtext-upload-1692349251346

今日市场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调整,收盘时均跌超1%,深成指领跌。总体来看,个股跌多涨少,超4000股处于下跌状态。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合计7447亿元,较上一日增量49亿元。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行业板块多数收跌,医药商业、游戏、中药、医疗服务、化学制药、互联网服务、证券板块跌幅居前,环保行业逆市走强,燃气、航运港口、交运设备、银行板块涨幅居前。昨日央行发布报告,对于汇率的表态算是一定的利好,但还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目前的市场还在翘首以盼更大力度的政策。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131.95点,下跌1.00%,成交额为3204亿元;深证成指下跌1.75%,成交额为4242亿元;创业板指下跌1.31%。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1049只,下跌个股数为4087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所有风格表现不佳,其中金融风格的个股跌幅最小,成长和消费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个行业上涨,其中环保,银行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0.84%,0.46%,0.35%。传媒,通信,计算机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3.43%,3.21%,2.80%。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出85.2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37.23亿元,深股通净流出47.99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出142亿元。俄乌和中美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3.24%,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震荡,市场情绪回落。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央行重磅发布!宏观经济、物价、房地产、人民币汇率都有重要表态

8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本次报告对宏观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净息差、人民币汇率的说法值得关注。


预计8月开始CPI有望逐步回升,全年呈U型走势


对于今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总结称,总体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保持前瞻性、有效性、可持续性,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贷款利率明显下行。


在贷款利率方面,《报告》指出,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95%、4.11%,较去年同期分别低0.21个、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报告》认为,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好转态势,未来与金融数据将更加匹配。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疫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都需要时间。从当前形势看,疫情后经济恢复步入了正常轨道。从长远趋势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有耐心、有信心。


《报告》指出,物价有望触底回升。综合来看,物价涨幅大概率已处于年内低位。近期猪肉价格企稳回升,旅游出行价格明显上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经历了“四连涨”,预计8月开始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望逐步回升,全年呈U型走势;PPI(生产价格指数)同比已于7月触底反弹,未来降幅还将趋于收敛。中长期看,我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商业银行利润保持增长,但净息差持续收窄


《报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但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


2023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337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10.4%。2023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为66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净息差为1.74%,资产利润率为0.81%,同比分别下降0.23个和0.08个百分点,单位资产盈利能力降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资产规模扩大来“以量补价”。


《报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因此,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而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是内源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考虑到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往往不完全同步,银行信贷风险暴露需要一段时间,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允许银行通过合理方式维持自身稳健经营,可以提升其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当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也会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对此应理性看待,不必过度解读。


人民币汇率没有偏离基本面,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报告》指出,总的看,当前人民币汇率没有偏离基本面,外汇市场运行总体有序。8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有贬值。但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仍有上涨,8月11日报97.47,较近期低点上涨近2%。


《报告》指出,人民币汇率反映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比价关系,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短期不确定性大,也测不准,但长期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当前,无论从外部因素看,还是内部因素看,人民币汇率都不会单边走贬,而是会保持双向波动。


从外部看,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大幅走升的动能有限。从内部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经济循环畅通,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将支撑人民币汇率。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保持在2%左右的适度水平,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方,7月末环比还有所增加,稳居世界第一。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发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优势,综合施策、稳定预期,用好各项调控储备工具,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报告》指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密切关注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对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领域,可延续实施期限,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工具。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金融16条”,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加强预期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必要时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强化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


六是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