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4年02月07日

2024-02-07 17:23

摘要:今日市场全天延续反弹,成交金额重回万亿!融券监管再出“组合拳”,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创新药利好,政策释放支持信号

格上每日收评—2024年02月07日(音频版)

00:00

00:00

×1

gbm-richtext-upload-1707297693502

今日市场


今日市场全天延续反弹,深成指领涨,权重股相对偏强。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0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219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56亿,成交金额重回万亿。盘面上,稀土有色板块涨幅居前。消息面上,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此次矿产品和冶炼指标增速均低于往年。供给增速下行,供需格局改善。煤炭板块尾盘再度活跃,煤炭股叠加了央企市值管理与高股息双重逻辑,在当前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下,被赋予避险的价值,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2829.70点,上涨1.44%,成交额为4959亿元;深证成指上涨2.93%,成交额为5260亿元;创业板指上涨2.37%。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2209只,下跌个股数为3086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风格表现不错,其中周期和成长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金融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8个行业上涨,其中医药生物,有色金属,钢铁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4.14%,3.15%,3.15%。银行,房地产,纺织服饰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0.68%,0.08%,0.04%。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6.8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9.59亿元,深股通净流入7.25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出216.02亿元。俄乌和中美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4.20%,接近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底部区域。风险溢价指数近期小幅震荡,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融券监管再出“组合拳”,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


2月6日,中国证监会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方式,回应了加强“两融”融券业务的监管安排。


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证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本次出台融券业务主要体现三个导向:一是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对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予以回应;三是首次提出严禁融券变相T+0,体现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理念。


结合市场情况,从去年10月起,证监会陆续采取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完善“限售股不得融券”规定、降低转融券效率、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等措施,本次是加强融券业务监管的又一重要举措。从相关安排来看,进一步提高了融券的难度,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可以减轻市场抛压;并强调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强调了监管“长牙带刺”。


从具体举措来看,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直接限制了融券最主要的券源,但同时强调了“存量逐步了结”,既对存量安排提出了要求,又提出了“逐步”解决,预计在维持市场平稳运作的前提下,融券规模将平稳有序下降。


融券变相T+0行为利用了借入证券可以当天卖出的特点,与买入行为结合,通过高抛低吸,获得股价日内波动收益。目前限制了该行为,有利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权利。


两融制度是成熟资本市场常见的基础性交易制度,其为市场多空双方提供了交易工具,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我国2010年引入融资融券机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融券业务发展至今,相关制度不断优化,但规模仍相对较小。截至2024年2月2日,A股融券余额为63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0.11%。


一方面,在目前市场相对波动的情况下,进一步规范融券行为,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融券规模总量不大,相比于A股市场整体的交易量,当前融券交易对A股市场走势产生的影响仍十分有限。目前,交易所对于融券卖出交易设有严格的报价规则要求。沪深北交易所均明确规定“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新成交价”,并在交易环节对投资者融券卖出申报价格进行前端监控。


此前,证监会已两次出手规范融券行为,从严监管。从一系列融券监管举措来看,核心是为了严打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打击变相T+0交易,约束不当套利行为,提升市场公平性。


自证监会收紧战投出借以来,截至1月底,战投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其中科创板战投出借余量从1.97亿股下降至1.27亿股,创业板战投出借余量从2142万股下降至492万股,对应两板块融券余额从223亿元和112亿元分别下降至153亿元和87亿元。

 

新闻二:创新药利好,政策释放出大力支持开放、创新的信号


据国家药监局下属媒体《医药经济报》报道,2024年2月5日,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通过有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主旨是坚持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整体提高新药挂网效率。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


概括地说,就是新上市的化学药品首次在各省药品采购平台申报挂网时,企业可以选择按医保部门公布的评价量表,从药学、临床价值和循证证据三方面对号入座、自我测评,按分值进入高、中、低三个组别。自评点数越高,表明药品创新价值含量越高,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的自由度就可以越高,在挂网服务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挂网、稳定期保护等政策扶持。反之,点数越低的药品,需要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披露支持价格合理性。


创新药定价一直深受业界关注,也牵动着产业敏感的神经。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其海内外销售窗口期逐渐缩短,亦考验企业全生命周期价格动态调整的策略。


目前,政策方向已经明了,但细则仍待明确。但政策释放出大力支持开放、创新的信号,无疑让创新药行业真正迎来了春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