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5年11月20日
每日收评
2025-11-20
4.44k人浏览
摘要:今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高开低走。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13项政策举措出台
格上每日收评—2025年11月11日
00:00
00:00
×1

今日市场
今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沪深两市成交额不足2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1809亿。总量上涨多跌少,全市超2700只个股飘红。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5个行业上涨,其中商贸零售,房地产,钢铁行业领涨,通信,电子,计算机行业领跌。今日A股的走弱,与国内和海外环境均相关。首先,美国政府停摆风险持续发酵,国会预算分歧加剧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叠加美元指数走强,外资风险偏好下降,加剧高估值成长股的抛售压力。另外,经过前期上涨,部分科技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而同期银行、公用事业等传统板块市盈率较低,且股息率较高,资金从高估值赛道撤离转向低估值资产,直接导致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板块单日跌幅超1%,而商贸零售等防御性板块逆势上涨。其次,市场对经济复苏强度的分歧仍存。叠加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短期缺乏增量政策刺激,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此外,AI硬件股表现不佳,反映出市场对美股科技泡沫的担忧向A股传导。最后,随着年底业绩考核临近,也导致资金从高波动的科技股转向确定性更强的消费、金融板块。消息面上,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4002.76点,下跌0.39%,成交额为0.86万亿元;深证成指下跌1.03%,成交额为1.14万亿元;创业板指下跌1.40%。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2784只,下跌个股数为2500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各风格表现不一,其中消费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好,成长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5个行业上涨,其中商贸零售,房地产,钢铁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1.43%,0.81%,0.62%。通信,电子,计算机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2.20%,1.74%,1.41%。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2.67%,位于一倍标准差之下。风险溢价指数近期向上震荡,市场情绪升温。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经济顶住压力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有效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用好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和新增加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发挥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作用,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落实好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综合施策,促进预期平稳,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总量合理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人民币贷款余额270.4万亿元。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年末升值1.2%。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新闻二: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13项政策举措出台
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针对性政策举措。若干措施明确,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等领域项目,应专项论证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持续落实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祁玉清表示,若干措施着力解决当下制约民间投资的实际问题,在保持政策稳定性一致性的同时,提出了13项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保障民间资本顺畅参与重大项目
若干措施提出,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供水等领域项目,应专项论证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书)中专项说明。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结合项目实际、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有关政策要求等确定具体项目持股比例。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祁玉清表示,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允许民间资本持股比例高于10%,有力拓展了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同时,若干措施还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分工,将拓空间的目标转化为权责明确、路径清晰的具体任务,为民间资本顺畅参与重大项目提供扎实保障、扫清操作障碍。
若干措施提出,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商业航天频率许可、发射审批过程中,一视同仁对待民间投资项目,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政策。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支持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梁彦认为,上述政策分别对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扩大市场准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作了规定,开放领域从“重资产”基础设施延伸到“高精尖”科研和创新领域,从实体经济到服务业,体现了国家在投资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务实开放思路,也是民间投资发展的重大利好。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对网络型基础设施运行调度的监管,保障民营企业在电力并网运行、油气管网设施使用、运力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快制定出台铁路线路接轨管理办法,规范简化铁路线路接轨手续并公开有关要求,支持有条件的铁路项目实行管内自主运输调度,完善铁路线路路网使用费等方面财务清算规则。深化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价格改革。
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重大中试平台,支持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民营企业提供市场化中试服务,探索简化优化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前置要件审批程序。
支持民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第三方服务商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堵点,开展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更多民营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升级改造。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各行各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据匮乏、服务昂贵等导致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徐玉德表示,若干措施一方面支持民营龙头企业等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通过打通产业链数据堵点等改善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另一方面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和效能。
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引导带动作用。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落实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短,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主要障碍。”徐玉德表示,若干措施进一步细化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部署。一方面,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发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包括持续落实好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等,充分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可及性和便利度。
在祁玉清看来,若干措施聚焦民间投资“投”与“融”两大核心关切双向发力。从投资端,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将直接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促进项目落地。从融资端,若干措施提出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造国家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等,将缓解信息不对称,极大提升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便利性。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