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报A股业绩综述及展望
宏观加油站
2025-09-12
2.44k人浏览
我们已经知道,在需求为导向的资产规划方案中,最需要关注的需求是收益需求、风险需求、投资期限和流动性需求,在本期的内容中,我们会详细讨论投资中的第二个要素——风险(Risk)。
“风险”在很多投资者的印象中,更多的是负面,或者是贬义的词语。但实际在资产规划中,风险其实一个中性的词汇,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承担得多与少之分。资产规划中的风险,是指根据投资者自身的情况,组合中能够承担的风险是多少。而承担的风险大小也是与收益率的多少与直接相关的,能够承受的风险越高,组合就越有能力投资收益更高的投资品种。
在投资者挑选产品或者做配置之前,通常都会填写风险调查问卷来了解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不过风险调查问卷的问题相比于资产规划来说,问题可能会过于宽泛,往往无法获得投资者真实的风险偏好。在资产规划的过程中,会更加强调获取投资者“真实的风险偏好”,也就是从投资者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投资目标、资金来源等,了解投资的风险偏好与承受能力,从而选择相应的产品与自己的承受能力匹配,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判断自己的风险偏好呢?投资者所能承受的风险取决于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两方面。
首先,客户对风险的态度可以认为是投资者主观上面对风险意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在经济学中,我们把风险偏好分为三类,风险厌恶(Risk Averse),风险态度中性(Risk Neutral),风险追求(Risk Seeking)。
如何区分这三种风险偏好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就明白了。假设有两个选择,100%的概率获得100万和50%的概率获得200万。两个选择从数学期望上来讲是相等得(100%*100=50%*200)。学术界实验的调查统计发现,现实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也就是确定性更强的东西,不去冒风险,即大多人都是风险厌恶的。选择后者的人属于风险追求的,觉得两个选择一样的人属于风险态度中性的。
我们把小实验的数据改一下,如果后者的选择变为50%概率获得300万,相信不少人都会有改变选择的想法。这就是我们承担了一定风险后,要求对风险进行一定的补偿,也就是我们通常口头说的“高风险,高回报”。具体到每个人的风险厌恶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对风险所要求的补偿也就不同。所以管理人在客户选择投资产品之前,都会让客户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
第二,投资者客观上能够承受风险能力,也将极大程度上决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承担风险的能力主要与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收支情况、负债情况和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相对来说,资金实力越强,收入越稳定的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青壮年时期的人,因为未来收入的现金流更多(工作收入),投资期限更长,相对于中老年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强。
那么,如果承受风险的意愿与客观能力有所冲突怎么办?一般来说,要根据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之间风险承受范围更小的那一项做出决定。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的风险承受意愿很强,但是目前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没有太多资本积累,没有能力承担风险,那么就要根据风险承担能力选择风险更小的产品。又比如,一个人家财万贯,但从投资观念上只能接受债券等低风险的产品,那么我们也需要尊重他承担风险的意愿,为其选择相应的低风险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