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周刊:中港美三地市场走势分化,A股节前面临“观望情绪”。
宏观每周观察
2025-09-29
2.18k人浏览
摘要:A股震荡上行,日均成交额虽仍超万亿,但较前期小幅下滑,在整体乐观“慢牛”的氛围中多了一份节前的谨慎情绪。港股小幅回调,医药股因美国加征关税跌幅较大。美股震荡下行,在政策利好与外部扰动交织下呈现震荡回调态势。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回正,主要受去年低基数因素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未来是否决定降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地产周期两大因素。
一、股票市场回顾
(一)中港美三地市场回顾2025/09/22-2025/09/26
A股:震荡上行。万得全A指数全周上涨0.25%,上证指数全周上涨0.21%。本周市场成交量维持高位,日均成交额超万亿元,坚定本轮“慢牛”的信心。市场呈现“科技强、传统弱”的显著特征。上证指数虽微涨,但权重股如贵州茅台、四大行拖累指数,反映出资金从消费、金融等传统板块向科技成长转移的趋势。
港股:小幅回调。恒生指数全周下跌1.57%,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58%。市场呈现 “科技震荡、传统承压” 的特征。医药股因美国加征关税跌幅较大,金融、地产板块受经济复苏乏力拖累持续低迷。往后看,在国内稳增长政策和美联储潜在降息的背景下,港股未来仍有继续震荡上行的可能性。
美股:震荡下行。标普500指数全周下跌0.31%,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65%,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15%。本周美股在政策利好与外部扰动交织下呈现震荡回调态势,科技主线仍具长期配置价值。往后看,美国经济 “软着陆” 预期仍存,但需警惕高利率环境对消费和企业融资的滞后影响。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9.26
(二)A股市场风格和各行业表现解读
风格方面,成长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上涨1.58%;消费风格的个股表现落后,下跌2.18%。中盘>大盘>小盘股风格,大、中、小盘指数分别变化1.06%,1.41%,-0.44%。
从成交量来看,两市成交额小幅降温。上周两市日均成交额为22950亿元,较上上周的24948亿元有所下跌。
行业方面,上周31个申万行业中有7个行业上涨,其中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电子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3.86%,3.52%,3.51%;商贸零售,综合,社会服务行业跌幅最大,分别下跌4.32%,4.61%,5.92%。
融资方面,余额持续上升。截至9月26日,我国A股融资余额为24274亿元,上次突破2万亿关口为2015年5000点高点。显示出投资者对后市积极乐观。资金流入市场速度加快,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融资余额占两市流通市值比重为2.55%,杠杆仍在正常水平。
二、重要事件解读
(一)国内:1-8月工业企业利润公布
2025年9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8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2025年1-8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9%,1-7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7%;1-8月工业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速为+2.3%,1-7月累计同比增速为+2.3%。
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回正,主要受去年低基数因素推动,上年同期利润同比降幅达到两位数,若计算两年平均增速则与上月持平。
从结构来看,8月工业企业利润呈现量降、价升、利润率改善的格局,体现出“反内卷”政策对行业格局的重塑,利润分配更多向上游行业倾斜,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下降。
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修复主要得益于“抢出口”以及“两新”政策加码带来量的改善,但受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价格和利润率整体仍保持低位,企业仍处在“以价换量”阶段。但是,7月份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对于投资端调控、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效果陆续显现,制造业利润率迎来好转,其中,上游原材料行业改善幅度最大。但在总需求尚未出现进一步提振的情况下,需关注上游盈利改善对中下游行业的挤压。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9.26
(二)国内:聚焦“十五五”
2025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近期,中央财经委会议、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等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会议密集召开。
今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集体学习涉及人工智能等科创前沿,以及服务消费、服务贸易等产业结构调整内容,或已勾勒出“十五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部分“蓝图”。
在过往的五年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已从侧重三次产业比例,转变为聚焦科技创新。五年规划对制造业的要求从“量”到“质”的转变,对应的是第二产业增长动能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切换。“十五”与“十一五”规划已开始重视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强调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方向是转型升级。目前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呈趋势性增强,预计“十五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延续“十四五”的方向。2025年4月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均对“新兴支柱产业”作出部署。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及的海洋经济、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人工智能+”,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均可能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关注的新兴行业。
“反内卷”与服务业发展也需重点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核心是推动供需适配,“反内卷”政策或在“十五五”中进一步贯彻。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是制造业供过于求。总量层面,破解“内卷”一方面要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需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及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供给创新升级。服务业近年供需恢复乏力,就业修复态势弱于增加值增速。“十五五”规划或将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通过优质供给激活服务消费与服务贸易,以此增强就业结构的稳定性。
(三)国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总第110次)例会于9月23日召开。
首先,基于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强调货币政策措施的执行和效应释放,未给出增量放松措施指引。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部分,将“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改为“把握好”。
新增了“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的要求,在总体指导方针部分删除了“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改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总体上传递出进一步宽松并不迫切、现有政策措施执行利用好优先于增量宽松的近期货币政策方向。
第二,本次例会重提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外贸两个新增方向,可能隐含着货币政策当前重新将外部环境和出口不确定性作为较为重要的“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的决策变量。当前已经处于中美第二个90天关税缓和期的后半段,受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对等关税等影响,8月我国出口增速较此前已经开始有所降温,如果11月第二个缓和期结束美国对华关税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并导致出口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央行可能考虑采取“灵活性预见性”的措施。一线城市外围限购放开后地产需求边际回暖,股市情绪回暖、债市长端利率有所上行起到稳定汇率作用,可能是令央行认为当前并不急于实施进一步宽松的主要短期原因。未来央行是否决定降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地产周期两大不确定性的未来演绎。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取代您独立的投资判断。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