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报A股业绩综述及展望
宏观加油站
2025-09-12
2.53k人浏览
摘要:上周上证指数上涨1.30%,恒生指数上涨7.04%,标普500上涨1.47%。国内方面,1月通胀数据发布,春节错位,核心CPI持续回暖。海外方面,美国1月非农数据公布,降息预期再降温;美国1月通胀数据出炉,超预期反弹。央行2月13日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经济金融形势择机调整政策力度和节奏。
一、股票市场回顾
(一)中港美三地市场回顾2025/2/10-2025/2/14
A股:市场整体涨幅明显,小票风格更为强势。其中,万得全A上涨1.67%,沪深300上涨1.19%,中证500上涨1.95%,中证1000上涨1.87%,万得小市值上涨2.32%。分行业来看,传媒、计算机表现靠前,煤炭、公共事业表现靠后。
港股:2025年以来,港股反弹明显,上周来看,同样表现强势,恒生指数上涨7.04%,恒生科技上涨7.30%。中国互联网上涨10.33%。
美股:美股整体表现高位盘整,其中,标普500上涨1.47%,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0.5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58%。
(二)A股市场风格和各行业表现解读
上周市场赚钱效应凸显,A股市场多数板块上涨,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传媒及计算机。
A 股整体上行,其中,上证50上涨2.02%,国证2000上涨1.97%,消费风格强势。
二、重要事件解读
新闻一:1月通胀数据点评——春节错位,核心CPI持续回暖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5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025年1月CPI同比上涨0.5%,较前值上升0.4%;核心CPI同比增长0.6%,较前值上涨0.2%。1月PPI同比-2.3%,前值-2.3%。
1月CPI出现了边际上行,结构上呈现出“食品上涨,非食品上涨,核心通胀上升”的分化特征。
食品CPI方面,1月同比增速上行至0.4%,较前值边际上升0.9%。食品价格受春节错月效应影响较多,其中猪肉,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13.8%,2.4%和0.6%,较上月均有所上涨。往后看,2月需求或将有所回落,蔬菜价格上行速度或将放缓。猪肉方面,需求季节性回升猪肉价格有所反弹,往后看,预计供给将逐渐增加,猪肉价格或将延续回落趋势。
非食品CPI方面,1月同比增速为0.5%,较上月上涨0.3%。春节因素和能源价格上升共同推升了CPI数值。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为0.6%,前值为0.4%,核心价格同比增速继续回升。
1月PPI同比为-2.3%,与上月持平,持续磨底。由于春节前后生产进入淡季,2025年开年生产经营活动扩张速度放缓(与1月PMI数据走势趋同),国际油价上涨并未带动PPI边际回升。
从大项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降幅与12月的2.6%持平,生活资料价格同比降幅较12月的1.4%收窄至1.2%。
从主要分项来看,1月上游行业中油气开采和油煤加工同比分别回落了1.3%,6.2%,黑色金属采选和加工同比降幅亦较12月的11.4%,9.5%走阔至13.7%,10.7%;煤炭开采同比增速较12月的-8%下探至-10.1%;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加工同比从12月的19.1%,10%回落至18.9%,9.3%。中游行业价格同比变动相对平稳,通用设备同比降幅较12月的1%小幅走阔至1.2%,运输设备同比增速较12月的0.1%回升至0.2%;下游行业价格表现分化,其中电子设备和汽车同比降幅较12月的1.9%,3.8%收窄至1.8%,3.1%,食品和医药同比降幅较12月的1.6%,0.5%至走阔1.8%,1.1%。生活资料中,耐用消费品1月同比回落2.6%,或体现出“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对家电、汽车等耐用品带来的“量增价跌”效果仍在延续。
一月份受春节效应带动,服务和食品价格均支撑CPI同环比改善。从历年春节效应来看,历年春节在1月份的年份,2月份CPI环比涨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展望后市,一是不论供需基本面,还是市场情绪短期内未见明显改善,猪价或将延续震荡下跌态势;二是供应过剩风险与需求增长乏力构成主要挑战,油价或承压;三是2月份CPI翘尾因素影响为-1.2个百分点(1月为-0.2个百分点),对CPI同比带来较大拖累。有利因素方面,消费动力释放和PPI修复,或将继续支撑核心CPI。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增量政策效果显现支撑PPI呈现渐进回升态势,预计2月份PPI增速在-2%左右。一是节后生产逐步复工,带动国内需求稳定复苏,对PPI回升带来支撑。二是M1增速持续回升,对PPI修复带来支撑。
新闻二:美国1月非农数据公布,降息预期再降温
2月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2025年1月非农数据。尽管非农新增就业低于预期。但失业率意外下降至4.0%,薪资增速上升,去年11-12月新增就业上修10万人,以及年度下修58.9万人低于预期(预期60-70万人),就业数据整体维持韧性,使得市场降息预期再度降温。
关于年度数据修订,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非农年度数据向上修订。去年8月发布的年度修订数据显示,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美国新增岗位较此前月度数据低81.8万,此次发布的数据将这一数字修订为58.9万,占此前统计的月度新增就业(在此期间的新增总就业 290万)的比例从28.2%下降至20.3%。由于年度修订主要是基于失业保险数据,倾向于低估移民就业。因而数据上修也在市场预期之中,只是上修幅度高于预期。
家庭调查数据年度修订,纳入移民影响。1月家庭调查就业和失业人数合计,较去年12月增加219.7万。这背后是家庭调查数据年度修订所致,美国劳工部依据人口调查对数据进行调整的同时,并没有修订去年的月度数据,导致最新的1月家庭调查数据,总量口径与去年月度数据不可比。人口调查显示,2024年美国人口增长约330万人,增长率接近1%,是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而人口增长大部分是由移民所贡献。剔除人口调整因素之后,1月家庭调查就业人口增加23.4万,低于去年12月的47.8万。
对于1月就业数据,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1月非农新增就业放缓,但去年11-12月就业上修,指向劳动力市场强韧。1月非农就业新增14.3万人,是近四个月最低,低于预期值17万人。不过劳工部对前两个月就业数据合计上修10万人,去年11月上修4.9万人至26.1万人,12月数据上修5.1万人至30.7万人。前月数据上修,部分缓解了市场对就业市场放缓的担忧。拆分1月新增就业14.3万,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分别贡献11.1万、3.2万。政府部门基本持平之前三个月平均值。而私人部门提供的就业数量有所下降,与过去三个月平均值相比,降幅较大的主要是休闲和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运输仓储业,分别下降4.0、2.2、1.2万人。1月就业数据不及预期,或受到加州大火和部分地区严寒极端天气影响。家庭调查显示,1月份有工作但由于天气原因而不在职的人数大幅增加至59.1万人(去年12月为11.2万人),创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受此影响,平均每周工时也下降至34.1小时,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随着事件冲击影响退去,服务业就业可能相应改善。
第二,失业率意外下降。1月家庭调查的失业率为4.01%,略低于去年12月的4.09%,为去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由于年度人口调整和数据修订,1月失业率数据与去年12月数据无法直接比较,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剔除了人口调整效应后,失业率相比去年12月下降,约0.2个百分点。1月劳动参与率62.6%,考虑人口调整效应后,持平去年末水平。此外,长期失业人数持续下降,1月失业27周及以上人数较上月减少10.8万人,为去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第三,薪资增速超预期反弹。1月私人部门平均薪资环比为0.48%,超过前值和预期的0.3%。分行业来看,服务业工资涨幅环比增0.25个百分点至0.51%,为2023年6月以来高点。商品生产部门薪资增速也有小幅上涨,1月环比0.33%,高于前值0.08个百分点。服务业中信息业和采矿业增幅最大,分别上涨1.70、1.03个百分点至1.15%、0.68%。这两个行业就业人数相对较为稳定,分别+0.2、-0.7万人。其次是零售业、金融业、批发业等服务行业薪资环比也提升了0.4-0.6个百分点。薪资上涨可能受到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未必具有持续性,去年1月也曾出现类似情况。
非农数据发布后,市场定价降息延后。非农数据发布前一日,衍生品定价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在7月,全年降息幅度45.3bp。数据发布后,预期推迟至9月,全年降息幅度收窄至37.3bp。不过,特朗普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和通胀存在较大影响,后续的降息路径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新闻三:美国1月通胀数据出炉,超预期反弹
2月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1月CPI 通胀数据,整体CPI同比上涨3%,核心CPI同比上涨3.3%,均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月美国通胀超预期,既有季节性因素(年初企业往往会重新定价),也有极端天气扰动的影响(如加州山火、飓风、寒潮等),二者加大了 1 月份价格波动。
能源价格继续上涨。1 月,能源价格同比增速自上月的-0.5%升至+1.0%,环比增速为+1.1%。自 12 月下旬至 1 月中上旬,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一是,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降至低位;二是,美国迎来寒潮天气来袭,短暂影响石油生产并提振需求;三是,1 月 10 日,美国财政部针对俄罗斯石油生产和出口实施制裁,导致石油现货市场供应紧张。但在特朗普就职后,曾多次表态打压油价,并要求 OPEC 组织降低油价,叠加寒潮天气结束、原油库存回升,油价自高位逐步回落。
核心商品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1 月,核心商品价格同比增速自上月的-0.5%升至-0.1%,环比增速自上月的+0.1%升至+0.3%。其中,二手车和卡车价格是主要推动力。1 月二手车和卡车价格环比增速升至+2.2%,上月为+1.2%,1 月涨幅加快可能与加州山火、美国东部飓风带来的重置需求有关。从趋势上而言,二手车和卡车价格已经连续五个月环比上涨,其上涨趋势与汽车供需环境变化有关,自 2024 年 8 月以来,汽车库销比持续回落,表明新车市场供应趋紧,叠加较高的借贷成本,增加二手车需求。从领先指标 Manheim 二手车批发价格来看,1 月价格仍在温和上涨。未来若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实质性加征进口关税,可能会进一步推高二手车价格。
住房通胀仍延续回落。1 月住房价格同比增速降至+4.3%,上月为+4.6%,环比增速升至+0.4%,高于上月的+0.3%。其中,外出住宿价格环比增速升至+1.4%,上月为-0.5%;主要居所租金、业主等价租金环比增速均持平于上月的+0.3%。从 zillow 租金指数来看,租金同比增速已回落至正常化水平,但 CPI 住房通胀由于统计方式的限制,其回落幅度落后于实际租金价格增速,导致美国通胀中枢持续偏高。目前来看,CPI 住房通胀仍正逐步向市场租金价格看齐,整体上有助于通胀中枢的回落。
其他服务价格方面,1 月交通服务价格明显反弹。1 月,交通服务价格同比增速升至+8.0%,连续两个月上行,环比增速升至+1.8%,高于上月的+0.5%。其中,机动车保险价格上涨是主要推动力,1 月同比增速为+11.8%,高于上月的+11.3%,环比增速升至+2.0%,高于上月的+0.4%。汽车保险费用价格上涨与年初保险公司提价有关,反映车辆维修成本上升、汽车价格上涨等因素。
超预期的通胀数据公布后,市场降息预期明显回落,预计首次降息时点从此前的7 月延后至 9 月,年内预计降息一次。根据 CME FedWatch,市场预计 7 月降息 25BP 的概率降至 37.0%,前一日为 43.0%;预计 9 月降息 25BP 的概率为41.5%,前一日为 42.5%。
同日鲍威尔也对降息持观望态度。美东时间 2 月 12 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最新发布的 CPI 数据高于几乎所有预期,美联储依然有更多工作要做,我们希望暂时保持限制性政策;新政策可能促使美联储改变利率。”
新闻四: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3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为内容摘要: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一系列“组合拳”政策,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有效提振,新动能新优势稳步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全年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超过2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均衡投放,防范治理资金空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不断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明示央行政策利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全年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及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0.35个和0.6个百分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
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等,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推动再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分别为5000亿元和3000亿元,着力提振资本市场预期。
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重点机构和区域风险处置稳步推进,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持续完善。
总体看,2024年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立场,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0%和7.3%,人民币贷款余额255.7万亿元。贷款利率明显下行,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90个基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4.6%,继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所升值,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4.2%。
数据截至:2025-02-14
数据来源:Wind,格上研究整理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取代您独立的投资判断。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