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周刊:中美双方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港美三地市场表现较佳。

2025-05-19 10:50

摘要:美股反弹,通胀数据降温及中美经贸关系缓和提升市场偏好。港股先升后降,板块分化严重。A股市场先在中美贸易谈判缓和中放量走高,而后震荡调整。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新增社融在政府债券支撑下有所改善。在关税落地背景下,美国4月CPI并未如市场预期般迅速抬升,整体通胀反而呈现温和回落态势。中美双方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共同修改或取消相关关税,并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gbm-richtext-upload

一、股票市场回顾

(一)中港美三地市场回顾2025/05/12-2025/05/16

美股:市场反弹。三大指数涨幅为3%-7%。中美经贸关系缓和显著缓解了美国的供应链压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另外4月美国通胀数据温和回落,暂时缓解了市场对“滞胀”风险的担忧,美国经济“软着陆”概率提升。综合当前环境,美股短期波动性因关税谈判落地而减弱,未来走强需依赖美联储转向降息及科技股盈利韧性。

港股:先升后降。恒生科技与恒生指数上周涨幅均在2%左右,中美关税协议超预期落地直接提振市场信心,跨境电商、物流板块涨幅明显;但半导体等敏感领域仍受出口管制风险压制,板块分化明显。美联储5月维持利率不变,推迟降息预期至7月,导致外资波动加剧,全周北向资金净流出502亿元,创年内新高。往后看,港股上行空间取决于中美关税协议细则落地、国内稳增长政策(如消费刺激)的进一步发力。

A股:小幅上涨。万得全A上涨0.72%,沪深300上涨1.12%。上周A股市场先在中美贸易谈判缓和中放量走高,而后震荡调整。海外不确定性下降,关税边际缓和是近期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往后看,关税措施能否完全取消仍需观望下一步的谈判结果。从当前宏观数据而言,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经济基本面呈逐步改善态势。重点关注科技、内需、红利以及政策端利好的行业。

gbm-richtext-upload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5.16

(二)A股市场风格和各行业表现解读

风格方面,金融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好,上周上涨1.80%;成长风格表现落后,上周下跌0.08%。大盘股较小盘股而言表现较佳,大盘指数上涨1.15%,小盘指数下跌0.27%。

从成交量来看,两市成交额小幅降温。上周两市日均成交额为12325亿元,较上上周的13242亿元有所下降。

行业方面,上周31个申万行业中有20个行业上涨,其中美容护理,非银金融,汽车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3.08%,2.49%,2.40%;传媒,国防军工,计算机行业跌幅最大,分别下跌0.77%,1.18%,1.26%。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5.16

二、重要事件解读

(一)国内:政府债券推动社融高增

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新增社融在政府债券支撑下改善。2025年5月14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同比少增4500亿;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1585亿,同比多增12243亿。4月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主要受隐债置换、季末透支及关税战骤然升级等影响。而在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及上年同期低基数双重作用下,4月新增社融大幅度同比多增。

M2升高,M1回落。4月M2同比增速8.0%,较上月末加快1%。主要原因:①上年同期加大“手工补息”监管力度,企业存款较大规模流向其他金融产品,导致2024年4月M2增速下行。②受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推动,4月存量社融增速加快,对M2增速提供了一定支撑。4月M2增速明显高于一季度GDP名义增速(4.6%),显示当前货币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的支持性。4月M1同比增速为1.5%,增速较上月末放慢0.1个%。M1增速在上年基数下行背景下低位回落:①与当月企业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大幅少增直接相关;②当月关税战骤然升温,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投资活跃度造成一定影响。

展望未来,5月7日央行宣布包括降息降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将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全面下行。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将部分恢复双边贸易的市场可接受性。不过当前美国对华关税仍处于明显偏高水平,还会对中美贸易形成较大阻碍。短期外需放缓势头仍将持续,扩内需政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会进一步强化。一般来说,在逆周期调节发力过程中,金融数据会领先经济数据,接下来会出现一个金融数据整体走强过程。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有充足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5.16

(二)美国:通胀温和回落

美国4月整体通胀温和回落。美国4月CPI同比2.3%,预期2.4%,前值2.4%;核心CPI同比2.8%,预期2.8%,前值2.8%。美国4月CPI并没有如同市场预期由于关税落地而迅速抬升,整体通胀反而呈现温和回落的趋势。原因有三:一是关税传导至价格需要时间。二是关税冲击会被美国进口商、外国出口商以及美国上游端制造商部分吸收。三是萎缩的能源价格和经济活动会对冲关税带来的商品价格冲击。

近期随着中美互降关税,美国通胀风险较前期弱化。且短期内关税政策再次加码的可能性不强,因此二季度美国通胀大幅上行的风险暂时较低。当前处在90天豁免期内,美国“抢进口”现象仍将持续,使得经济指标变化更为滞后,美联储短期不急于降息,保持观望态度。

关税下调后,市场预计下一次降息时点从7月推迟至9月,年内降息两次。4月CPI价格低于预期叠加中美关税谈判取得进展,使得市场降息预期进一步推后。CME数据显示,市场预期2025年降息次数由3次下降至2次,时点推后至9月、12月,全年降息幅度50bps。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5.16

(三)中美:关税冲突降级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表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共同修改或取消相关关税,并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本轮中美会谈结果超预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关税将导致美国经济“滞胀”风险上升。2025年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4个月回落,跌至近3年内新低。4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48.7%,位于荣枯线以下,制造业生产持续低迷。美国对全球尤其是中国加征关税,将显著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美国国内通胀压力。②美国无法做到与中国进行实质性“脱钩”。中国对稀土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美国军工、高科技等领域的供应链。中国对美加征反制关税的效果显现。③美国制造业产能无法短期内快速向美国本土转移。过去二十多年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持续走低。产业外迁和全球外包使美国经济完成了从工业制造向服务业主导的结构性转变,如今服务业(如金融、科技)撑起了大部分GDP。高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高成本及岗位分化。

中国出口下行风险短期内部分缓解,但仍需警惕环境的快速变化。从我国的出口情况来看,短期内关税缓和为我国抢出口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充足的空间。但从中长期时间维度来看,美国裂变全球产业链的长期战略意图仍然存在。目前30%的保留关税仍普遍高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豁免,依然会增加一部分企业的成本、并抑制部分需求,从4月的数据来看,“抢出口”现象仍然存在。往后看,我国对于内需的改善尤为重要。

gbm-richtext-upload

资料来源:Wind

数据截止至:2025.5.16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取代您独立的投资判断。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