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5年09月05日
每日收评
2025-09-05
2.5k人浏览
摘要:经济回稳。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GDP数据:2025年二季度GDP实际增长5.2%,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5.3%,经济回稳势头较好
2025年二季度GDP
00:00
00:00
×1
2025年二季度GDP:经济回稳势头较好
一、 数据总览
经济回稳。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GDP数据:2025年二季度GDP实际增长5.2%,2025年上半年GDP增长5.3%,经济回稳势头较好。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名义GDP增速仍低于实际增速。二季度名义GDP增速3.9%,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创下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表明物价压力仍较大。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从三大产业的GDP增速来看,202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明显提速。具体而言,第一产业上半年GDP的累计同比为3.7%,较2024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半年GDP的当季同比为5.3%,持平2024年;第三产业上半年GDP的当季同比为5.5%,较2024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二、 不同视角下的GDP数据
1. 支出法:“三架马车”
从支出法来看,最终消费支出(消费)仍是支撑2025年二季度GDP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和货物服务净出口(出口)对GDP的拉动平分秋色。
2025年二季度,“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和货物服务净出口(出口)对GDP同比(5.2%)的拉动分别为2.7%,1.3%,1.2%(一季度为2.79%,0.47%,2.13%),贡献率分别为52.3%,24.7%,23%(一季度为51.7%,8.7%,39.5%)。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从累计数据来看,最终消费支出(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和货物服务净出口(出口)对2025年上半年GDP的拉动分别为2.8%,0.9%,1.7%,2024年全年为2.23%,1.26%,1.52%。中国经济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2. 生产法:拉动主要来源于生产支撑
从生产法来看,2025年上半年GDP不变价增速超预期主要来自于生产支撑,供给端修复斜率显著高于需求端。下文分别从投资端、需求端、生产端、出口端对2025年上半年GDP数据做出分析。
投资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其中,上半年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突出,外部环境波动加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稳中有降,受楼市持续调整影响,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延续较快下滑状态。具体而言:
① 基建投资增速显现下行态势。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自5月的5.6%下行至6月的4.6%,一方面是受到价格因素的拖累,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异常天气的影响。
② 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1-6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7.5%,较前值回落1个百分点。背后既有来自于价格方面的扰动,也有内外部环境的原因。PPI同比增速回落,今年美国对外关税政策多次变化,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价格下行、企业竞争加剧,相关市场主体投资决策更趋谨慎。
③ 房地产投资边际走弱。2025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1.2%,较1-5月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继续较大幅度下行,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状态。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生产端,工业生产保持高位。1-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6月单月为6.8%,增速较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除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放缓外,6月采矿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有所加快,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加速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两新”等扩内需政策继续提振相关行业生产。二是中美关税战暂缓背景下,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三是今年以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需求端,消费市场不及GDP增速。2025年1-6月社零同比增速为5.0%,6月单月为4.8%,低于5月的6.4%。6月消费恢复势头略有回落,或主要与多地因资金拨付进度暂停“国补”,导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边际减弱有关。从以旧换新政策受益商品销售情况看,6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另外,在去年同期基数多数走低的情况下,6月其他可选消费品同比增速与上月相比均有所放缓。反映了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等内外部因素给居民消费信心造成的影响。
居民端看,2025年二季度居民收入小幅下滑,不过与GDP增长基本同步。2025年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4%,一季度为5.55%。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21%,一季度为5.23%。
往后看,为应对“出口转内销”需求以及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给居民消费信心造成的影响,接下来促消费政策力度还将进一步加码。6月部分地区“国补”暂停仅是阶段性现象。下半年还有1380亿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待下达,第三批资金将于7月下达,预计三季度将下达完毕。当前促消费的关键仍是尽快推动楼市回暖,来对冲外部环境变化给市场信心造成的影响,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出口端,出口较为强劲。1-6月出口同比增长5.9%,6月单月为5.8%,较5月回升1个百分点,出口仍然保持强劲。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关税缓和效果显现。5月12日中美日内瓦会谈后,关税摩擦缓和,有利于出口修复。二是海外需求边际有所改善。关税缓和背景下,整体海外需求也边际有所改善。发达国家制造业PMI由5月的50.0%上升至6月的50.5%,中国6月PMI新出口订单也上升0.2个百分点至47.7%。三是对非美地区出口稳健增长,部分对冲对美国出口下行。
分区域来看,东盟仍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美出口份额反弹。2025年6月中美经贸关系有所缓和,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降幅由上月的34.5%收窄至16.1%。我国对非美经济体出口保持强劲,对欧盟、东盟、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6%、16.8%、34.8%。
展望未来,由于对等关税期限推迟至8月1日,叠加特朗普拟对其他国家加征的关税幅度超预期,预计其他国家在8月前仍然存在“双抢”需求,间接拉动我国出口。若8月1日后关税政策悉数落地,全球贸易总额或进一步下滑。整体来看,下半年我国出口或小幅承压。
若谈判顺利,美关税或拖累我国GDP增速0.15至0.5个百分点。美国对中国每增加1%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速大约会下降0.5%到1%。根据日内瓦协议,中美关税暂缓期90天,若8月1日前双方未能达成新协议,美国可能对部分中国商品恢复高关税,但大概率避免全面升级。美国可能对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维持30%关税,而对纺织品、农产品等非敏感领域进一步下调至10%。10%-30%的税率将对我国出口增速拖累约为1.3%-3.9%左右(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约13%),对中国GDP增速拖累约为0.15至0.5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与GDP增速的弹性系数约为0.12)。
关税博弈未来或将呈现“有限妥协+长期博弈”特征。2018年贸易战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如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依赖度降低。此次反制措施更精准,如稀土出口管制、农产品替代等,形成谈判筹码。双方可能达成类似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的有限共识,如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美国豁免部分关键商品高关税,但结构性矛盾(如科技封锁)需长期博弈。
在对美出口份额下降之际,“一带一路”对我国外需有着较好的补充作用。202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额创新高,达到22.1万亿,较2023年增长13%。从整体数据看,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类别方面,随着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一带一路”从传统的资源型产品向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业扩展。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讯等领域输出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中国在全球基建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从长远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引领性作用,进而有效对冲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三. 总结与未来展望
总体而言,二季度经济相较一季度将有所回落,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后续在出口波动的影响下,供给端大概率在抢出口效应下保持偏强态势,但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方面可能受制于中长期不确定性的约束,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后续可能放缓。
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核心将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大力提振消费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预计新一批增量政策将围绕消费能力提振、消费场景拓展、消费信心重塑精准施策,构建内需驱动型增长闭环,有效对冲出口波动对总需求的冲击,为2025年下半年经济提供关键支撑。
货币政策较保持宽松。6月央行开展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超2000亿元,DR007中枢稳定在1.53%,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对三季度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升温,推动短端利率下行。7月14日,央行提前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买断式逆回购超量续作,表明央行维持宽松态度不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