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每日收评—2025年09月05日
每日收评
2025-09-05
2.47k人浏览
摘要:上证指数上涨1.67%,大盘一度站上年内新高的3600点,恒生指数上涨2.27%,港股为全球今年表现靠前的主要股市,标普500上涨1.46%。“反内卷”的政策逐项出台反映了政策对于通缩问题的政治决心,市场因此给予积极反馈,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1.8%,仍在低位震荡。展望7月政治局会议,预计宏观政策的基调将延续扩张中性的特征,稳增长、扩内需、稳预期的诉求仍在,并可能重点提及“反内卷”政策,推动国内调结构、优化供给。
一、股票市场回顾
(一)中港美三地市场回顾2025/7/21-2025/7/25
A股:强势上涨。当周上证指数上涨1.67%,深证成指上涨2.33%,创业板指上涨2.76%,沪深300上涨1.69%,万得全A上涨2.21%。市场强势上涨,突破年内新高,大盘一度站上年内新高的3600点,低位的各板块都有所轮动。“反内卷”的政策逐项出台反映了我国政策制定者对于通缩的整治决心,对未来经济的良好发展是不错的信号,市场因此给予积极的反馈。
港股:强势上涨。恒生指数当周上涨2.27%。恒生科技指数当周上涨2.51%。今年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26.56%和27.08%,为全球表现靠前的主要股市。南向资金当周净流入323.5亿,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约8321亿,刷新2024年的纪录。
海外:美股三大指数上涨。当周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46%,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26%,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02%。随着8月1日临近,继特朗普宣布美日达成贸易协议后,据传闻欧盟与美国正接近达成一项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与对日协议类似。美股下周有较多公布财报。
(二)A股市场风格和各行业表现解读
周涨幅靠前的板块为建材、煤炭和钢铁等行业,“反内卷”行情情绪激昂;周跌幅靠前的板块为银行、通信和公用事业等,较高位的板块和此前上涨较多的红利板块表现较差。
中小市值领涨,大市值涨幅相对较小。周期和成长风格领涨,金融风格表现落后。
二、重要事件解读
(一)6月工业企业利润分析:工企利润增速仍在低位震荡
事件:2025年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绩效数据。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5%(2025年5月为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1.8%(2025年5月为-1.1%)。
6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录得-1.8%,较上月下滑0.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录得2.5%,PPI累计同比增速录得-2.8%,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6.4%。当月同比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上月-9.1%收窄至-4.3%,工业增加值同比录得6.8%,PPI当月增速录得-3.6%,一方面,价格端拖累最大,表现为成本提升、销售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当月工业增加值回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利润增速修复。
解读:各行业利润表现:1)上游采选业拖累依然是全行业最大的,除有色金属矿采选外,其他各行业利润增速均处于负增长区间。2)中游原材料制造利润增速较上月明显下滑,降幅约3.75个百分点。价格下跌幅度走扩叠加生产季节性走弱,带动6月中游原材料生产利润增速继续下行。3)中游装备制造业累计利润增速较上月有所改善,提升约0.7个百分点,6月出口超预期反弹带动相关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叠加部分行业反内卷推进,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改善。4)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累计利润增速跌幅再度走扩。公共事业整体利润增速下降,其中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的拖累最大。
结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和营收利润率的提高起到对冲PPI价格下跌的效果。行业上,上游采掘、下游消费不断走弱,一是相关大宗商品需求不振导致价格端持续低迷,二是部分下游消费品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当月出口增速明显反弹带动相关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叠加制造业高端化、设备更新政策拉动下,整体利润增速维持韧性。往后看,7月高频数据显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上行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预示着当月实际出口量仍有支撑,对应国内装备制造业利润或仍有改善空间。此外,随着中美贸易谈判逐渐转暖,国内“反内卷”政策陆续出台,短期黑色系及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商品价格快速反弹,有助于行业去库存节奏加快、物价水平有望边际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业企业效益。
(二)7月政治局会议前瞻
7月政治局会议作为年中召开的重要会议,全年来看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总结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结合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关切,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政策方向和重点通常会持续到年末。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时间多在历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其对宏观政策的定调可能延续当年全国两会和4月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也可能根据新的经济变化成为政策调整优化的重要窗口。
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韧性:上半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2%。这一增长态势是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取得的,体现了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效果。
基本面具有韧性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经济压力: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持续承压、物价低位运行,叠加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虽然中美关税摩擦短期缓和,但美国与欧盟的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抢出口”效应消退下,出口和外需或面临一定的下滑风险。
上半年GDP增速已达5.3%,政策驱动效应是支撑宏观经济修复的关键力量,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的难度并不大,但经济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政策驱动的复苏转化为市场内生的增长动能。
预计宏观政策的基调将延续扩张中性的特征,稳增长、扩内需、稳预期的诉求仍在,预计会议可能更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强刺激的必要性或在下降,以及利用当前窗口期加快推进调结构、产业改革等方面举措。
宏观政策的关注点:
“反内卷”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和行业持续强调要“反内卷”和去产能,尤其是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指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更是将“反内卷”相关措施加速推进。“反内卷”政策出台的背后,一是部分行业产能无序扩张,加剧供需结构性失衡;二是企业以价换市,开启价格战,PPI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形成“价格下跌→利润下降→薪资降低→消费回落”的紧缩螺旋。预估7月政治局会议或将重点提及“反内卷”政策,推动国内调结构、优供给、防风险。
财政政策
考虑到当前中美关税博弈有所缓和,全年实现5%经济目标的难度不算大,预计财政政策可能延续4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基调,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政策重在抓好落实,加快资金支出和使用,进而释放政策效果。
在增量储备政策方面,重点关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此前4月政治局会议就已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后续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对此是否有进一步的表述。
货币政策
稳增长诉求下,预估7月政治局会议将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一方面为经济金融修复提供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与此同时,货币政策整体取向仍将延续“精准有效”,精准投放流动性,预估资金面仍将维持平稳均衡,资金利率总体在政策利率偏上方波动。此外,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扩张,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
地产政策
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跌幅扩大。1-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同比下降5.5%。
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探寻底。1-6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1.2%,降幅较1-5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9.1%,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0.0%,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4.8%。展望下半年,地产宽松政策或仍有一定期待,围绕“释放需求、优化供给”进行部署,需求端方面,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核心城市限购松绑等,进一步释放住房改善性需求;供给端方面,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完善房地产融资配套机制,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等。
消费政策
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0.6pct至52.3%,消费具有韧性的背后仍有政策补贴的较大影响。预估7月政治局会议将继续强调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性,下半年消费政策可能接续发力,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以及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等。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取代您独立的投资判断。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