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周刊:10万亿重磅刷屏;特朗普当选;美联储如约降息;三地市场涨幅明显。

2024-11-11 10:14

摘要:上周上证指数上涨5.51%,恒生指数上涨1.08%,标普500上涨4.26%。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加上本次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11月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胜出。

11月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25bps至4.50%-4.75%,这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连续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一致预期。

gbm-richtext-upload

一、股票市场回顾

(一)中港美三地市场回顾2024/11/04-2024/1108

A股:市场整体涨幅明显,小票风格更为强势。其中,万得全A上涨7.11%,上证指数上涨5.51%,沪深300上涨5.50%,中证500上涨6.70%,中证1000上涨8.31%。分行业来看,国防军工、计算机、非银金融、商品零售表现靠前。政策方面,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两市有所震荡,但整体来看,涨幅明显。

港股:港股整体表现稍弱于A股。其中,恒生指数上涨1.08%,恒生科技上涨4.11%。整体来看,目前还处于盘整阶段。

美股:美股表现强于港股,弱于A股。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特朗普最终赢得选举。11月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25bps至4.50%-4.75%,这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连续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一致预期。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创出新高。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二)A股市场风格和各行业表现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二、重要事件解读

(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1.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主要政策主张及影响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胜出。同时,共和党在参议院中取得了多数席位,将掌控参议院,并且极有可能也会掌握众议院的控制权。

特朗普主要政策主张包括对内减税、放松金融监管、对外加征关税、驱逐非法移民等,这对经济运行和通胀均存在潜在影响。

(1)财政减税。特朗普主张延长个税减税的期限,甚至推动税改法案永久化,并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1%进一步降低至15%。减税政策有望对市场造成积极影响,无疑将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收入与利润。不过减税政策将增加美国的财政赤字率,或导致美国债务风险上升。并且减税和增加支出这类政策要通过国会的同意,所以落地和对美国经济及通胀的影响时间较为靠后。

(2)货币政策。特朗普就任后可能将对美联储施压降息,并放松金融监管,支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发展。在特朗普低利率偏好的作用下,美联储的独立性或遭到一定程度的剥削,进而推高通胀中枢上行。

(3)贸易政策。特朗普在竞选中宣称了10%+60%的关税政策,即对中国征收60%的全面关税,对其他国家征收10%的全面关税。这一政策相较于减税政策而言落地的之间点会更快。“全面筑墙”的贸易政策或将抬高通胀并且不利于经济增长。美国税收基金会(tax foundation)测算显示特朗普10%+60%的关税将使美国长期GDP下行约0.8%。

(4)移民政策。特朗普移民政策可能包括收紧非法移民、大规模驱离非法移民和对高价值移民给与绿卡三个方面。当前移民是美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明显缓解了低端服务业的就业缺口,就业市场出现了“量增价减”的特征,从而使得薪资同比增速下降。自2020年底以来,已有超过900万人通过合法和非法渠道移民美国,收紧边境与遣返非法移民的政策,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并引起工资增速与通胀的双重上升,压制经济增长。

2.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资产的影响

复盘的2016年特朗普就任前后大类资产的价格变化。大选结束后,短期内市场风险偏好均将迎来修复,表现为美股、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上涨,黄金等避险资产回调。

(1)美股: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之内,美股较为强势。其中标普500上涨超67%,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达到了138%。

(2)美元: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美元表现相对弱势,上任后3个月美元指数跌了1.31%,任期4年跌了10.53%。

(3)A股:相对而言,A股三大指数涨幅较小,上证指数涨幅15%,深证成指涨幅超53%,沪深300涨幅为64%,创业板指涨幅为73.63%。

(4)港股: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47%,涨幅比纳斯达克指数更大;而恒生指数也超过上证综指,为30%。

(5)大宗商品: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大宗商品表现不一,黄金涨幅超52%,而原油基本持平。

gbm-richtext-uploadgbm-richtext-uploadgbm-richtext-uploadgbm-richtext-uploadgbm-richtext-upload

3.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我国的影响及交易机会

对我国的影响

1 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朗普推行的经济政策或促使美元价值提升,进而引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上涨,这一变化限制了中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2) 出口产业链风险增加。若美国实施高额关税措施,可能会削弱中国出口产业链的盈利能力,并且将影响到企业的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

(3) 对我国经济的拖累。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增速的下滑将对我国经济增速产生拖累。不过在贸易摩擦时,中国往往会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如增加基建投资、放宽房地产政策等。或加大对提升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等稳内需政策的力度。国内的对冲政策力度的加强或将带来基建、地产相关板块投资机会。

交易机会

(1)海外资产

部分“特朗普交易”已提前抢跑,但短期仍有机会。重点关注两种机会。

一是为特朗普政策下的利好资产,如其产业政策利好的金融、传统能源等美股板块,不过幅度或有限。另外,特朗普减税政策或直接改善小企业的利润,罗素2000指数或亦将受益。

二是短期基本面走势与“特朗普交易”存在时间差的资产。10年美债利率目前已接近4.5%点位,短期持续受“特朗普交易”影响,仍有进一步上行的可能。但短期基本面或更受美债利率的压制,从而出现经济数据的再度走弱,引发市场加大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从而推动美债利率下行。

(2)港股

出口链板块短暂持观望态度,关注军工板块;由于对华征税60%有一定落地概率,出口链板块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而军工板块方面,特朗普执政时期倾向扩大国防支出,且本轮亦有类似倾向,同时其自身行为有更大不确定性,或再度改变目前拜登政府的全球战略布局,整体利好军工。

(3)A股

由于国内的对冲政策力度的加强,长期看好稳增长、促内需的相关行业。

(二)重磅!10万亿!

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从政策效应看,能够发挥“一石二鸟”作用。 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三)美联储11月如约降息!

当地时间11月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25bps至4.50%-4.75%,这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连续第二次降息。符合市场一致预期。本次议息会议声明主要变动如下:

1)略微更改了对就业市场描述的措辞,将“就业增长已经放缓”的描述改为“今年早些时候以来,劳动力市场条件趋于宽松”(laborarketonditions have generally eased);

2)删除了9月声明中新增的“对通胀持续回归2%目标的信心有所增强”的描述;

3)所有成员一致同意降息25bp,前次会议中美联储理事Bowman倾向于降息25bp而非50bp。

根据本次议息会议声明和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来看,所传递的增量信息较为有限,美联储似乎极力避免提供任何有关利率路径前瞻指引的明确信号,继续强调并未设置任何预定路线(pre-setourse),会坚持一直以来的数据依赖型决策模式。具体而言,值得关注的要点如下:

1)通胀:鲍威尔承认近期的核心通胀数据有些偏高,但一两个月的坏数据或好数据都不会改变“通涨下行”的叙事,声明中删除“对通胀回归2%目标的信心增强”的描述并非是为了表达对通胀粘性的担忧;

2)劳动力市场:一系列的广泛指标表明,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缓慢冷却的同时,依旧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位置,其不会构成通胀压力的来源;

3)特朗普胜选的影响:短期内,新任总统不会对美联储的决策产生任何影响,政策(比如税收)的推进到落地需要经历国会审批等流程,届时美联储会将对应的影响因子纳入预测模型,与此同时,鲍威尔强调了美联储的“政治独立性”;

4)货币政策:美联储认为现在不是给出较为明确的前瞻性指引的好时机,不过即便如此,其承认了在本次降息后,货币政策利率仍然是“限制性的”(stillestrictive),暗示未来降息进程的继续推进。

考虑到自9月议息会议以来,包括就业、零售、PMI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据均呈现边际企稳态势,对应海外风险的阶段性降温,同时又恰逢美国大选窗口前后,这或是本次“平淡”议息会议的重要背景。我们继续维持对于美国经济“非线性恶化”的判断,事实上,在看似整体相对有韧性的数据背后风险依然存在,诸如大幅不及预期的职位空缺数、裁员人数的增加、剔除飓风罢工等因素扰动后的新增就业可能仍偏弱等数据,依旧指向美国经济较明确的放缓趋势。因此我们提示,继续盯住美联储9月SEP中给出的失业率预测4.4%的中位数水平,一旦突破,意味着海外风险将重新升温。

风险提示:本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取代您独立的投资判断。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