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通胀数据点评——静待增量政策

2024-11-11 16:58

摘要:核心观点: ①10月CPI结构上呈现出“食品与非食品均下跌,核心通胀偏低”的分化特征; ②国际油价下行、国际经济环境及国内企业促销活动等因素是导致PPI下降的主要原因。

10月通胀数据点评(音频版)

00:00

00:00

×1

gbm-richtext-upload

10月通胀数据点评——静待增量政策

核心观点:

①10月CPI结构上呈现出“食品与非食品均下跌,核心通胀偏低”的分化特征;

②国际油价下行、国际经济环境及国内企业促销活动等因素是导致PPI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 10月通胀数据总览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4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024年10月CPI同比上涨0.3%,较前值下降0.1%;核心CPI同比增长0.2%,较前值上涨0.1%。10月PPI同比-2.9%,前值-2.8%。

gbm-richtext-upload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二、10月CPI分析

10月CPI出现了边际下行,结构上呈现出“食品与非食品均下跌,核心通胀偏低”的分化特征。

食品CPI方面,10月同比增速上涨至2.9%,较前值边际下降0.4%。由于10月份天气晴好,较为适合生鲜生产运输,同时前几个月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生鲜价格上涨较多。10月份主要生鲜的价格多出现了下降。其中,鲜菜和猪肉价格下降较多。

非食品CPI方面,10月同比增速为-0.3%,上月为-0.2%。10月非食品价格同比跌幅扩大,主要受能源价格下跌影响。10 月国际原油价格虽有所上涨,国内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月均值仍低于上月,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走高,当月汽油价格同比下降10.7%,拖累能源价格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另外,9月底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对工业消费品价格的提振作用尚不明显。

10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为0.2%,前值为0.1%。10月核心CPI的上升主要受国庆期间旅行消费需求增加,另外今年“双十一”购物节促销较2023年时间前置也对核心CPI有着促进作用。

gbm-richtext-upload

gbm-richtext-upload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三、 10月PPI分析

10月PPI同比为-2.9%,上月-2.8%,PPI降幅走阔。国际油价下行、国际经济环境及国内企业促销活动等因素是导致PPI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大项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持平于上月;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从主要分项来看,主要行业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涨幅较大;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降幅较大。

往后看,从国际上而言,中东冲突短暂落地,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有所降低,高利率影响下原油需求或继续偏弱,但OPEC延长减产至明年一月对当前全球低库存的原油具有价格托底作用,综合来看短期油价或延续震荡态势;从国内来看,短期商品促销活动持续且基数走低,11月PPI走势或保持平稳,中期来看,地方化债增量财政政策正式出台,地方政府有机会腾出更多财政资源投入到基建项目中,政策预期下国内相关工业品价格有望逐步回升。

gbm-richtext-upload

数据来源:Wind,格上基金研究整理

四、 券商观点

西南证券认为,短期CPI、PPI或保持低位波动,但中期有望逐步回升。10月蔬菜价格延续季节性走低,气温下降后猪肉价格预计将有所企稳,且去年同期基数走低,食品CPI同比或稳中有升,国际油价仍呈震荡态势国庆假期效应逐步减弱,再加上“双十一”商家促销,非食品价格或稳中有降预计11月份CPI同比趋于平稳,短期仍保持在低位,但中期在一揽子政策带动下内需有望逐步改善,从而推升CPI;PPI方面,短期国际油价或延续震荡,商品促销活动持续。中期来看,地方化债增量财政政策正式出台,政策预期下国内相关工业品价格有望逐步回升。

浙商证券认为,随着增量逆周期政策发力和基本面的渐次改善,相关物价指标也将持续回弹,预计年内CPI大概率继续温和回升。我们认为,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仍处于修复的关键节点,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家电生产、流通企业抢抓“金九银十”“双十一”“精品消费月”等重要节点,叠加优惠让利,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

东方金诚证券认为,展望后续,主要受基数大幅走低带动,11月CPI 同比将有所回升,低通胀现象还会延续。短期内CPI 同比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特别是促消费政策的加码力度;至于明年宏观经济能否彻底摆脱低物价局面,将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何时实现止跌回稳。

东吴证券认为,往后看,增量财政可期,再通胀路径更加明朗,对政策可多一份信心和耐心。除了化债以外,11月人大常委会对后续财政部署释放了更多信号,不仅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专项债收储等政策正在加快推动落地,同时对于明年也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后续提高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以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